热点新闻
评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评建动态>>正文
2023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推介三
2023-10-07 15:47  

项目名称:数据驱动的高校课堂教学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项目类别:一般项目

项目主持人

杨丽娜,教授,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校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市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负责人

研究方向:智慧教育、个性化学习、教学评价



项目介绍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学习者专业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采用数据驱动的课堂教学评价创新研究视角,面向高校课堂教学全流程,分别从教学多元评价维度、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与评价实施等方面探索构建高校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以《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对研究设计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实践探索,旨在进一步完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发生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研究内容

  (一)课堂教学多元评价维度及其指标设计

  传统教学评价侧重于基于标准化测评的终结性评价,而多元教学评价则贯穿教学全程,注重教学评价的主体性、生成性、过程性、发展性与激励性。本研究聚焦高校课堂教学全程,基于教学关键要素,分别从高校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目标、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主体和多元化评价实施四个维度设计课堂教学多元评价指标。

  (二)课堂教学多元评价大数据采集

  本研究面向教学全流程采集用于教学评价的教与学大数据,包含课前的课程预习数据、在线学习平台的学习数据、互动教学系统的平台互动数据与课前的学习准备数据;课中的师生教学互动数据、教学过程数据、生生互动数据和过程评价数据;课后的拓展学习数据、学业评测数据、师生互动数据与知识的迁移应用数据等。通过聚合和分析来自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各类教与学大数据,为构建课堂教学多元评价体系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

  (三)课堂教学多元评价体系构建

  面向课堂教学全流程,基于课堂教学多元评价大数据,通过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如小组评价、同伴评价、学生自评和平台自动诊断等方式,研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以智慧教学环境为支撑,依托在线教学平台与互动教学系统实施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汇聚生成的各类教学大数据,为课前预习指导、课中教学实施与课后巩固拓展提供教学策略制定依据。

  (四)面向教学全程的多元教学评价实践

  为检验本项目设计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以《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采用行动研究与教育实验法,持续开展周期性的教学实践,依据课堂教学多元评价相关大数据,将研究设计的多元评价体系用于真实教学实践中,分别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开展具体的教学评价实践,不断完善该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与方法,优化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重点

  (一)实现各教学评价环节衔接的有效性与无缝性

  本研究面向教学全流程,聚焦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关键环节设计多元教学评价维度及其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课堂教学多元评价体系,各个教学评价环节实施的有效性、连贯性和衔接的无缝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为此,做好课前导学评价设计、课中教学评价实施与课后拓展学习评价,有效促进各教学评价环节实现无缝对接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设计面向各教学环节的多元化评价策略与方式

  为了有效改革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不足,切实有效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素养进行全面评价,本项目将分别面向课前、课中和课后不同教学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的多元化教学评价策略与评价方法。本研究注重对学习者开展过程性、伴随性和发展性评价,如何面向不同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方法,对学习者学习成效进行有效性评价,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是本选题研究需要解决的又一研究重点。


四、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构建了面向教学全程的课堂教学多元评价体系

  为促进学习者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与完整性,本项目重视教学全流程的教学评价设计与实施,分别面向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关键教学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多元评价方式改革,更加合理、全面、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课堂综合学习情况。

  (二)研究了教育大数据赋能的精准学情诊断与反馈

  充分利用学校智慧教室环境与在线教学平台,通过聚合在线学习平台与互动教学系统的教与学大数据,采用教育大数据分析相关技术,通过对课堂教学全程大数据的聚合与分析,通过聚焦分析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评价反馈数据,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与学习成效提升。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外国语大学 @2023